“景物形象”就是指“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通过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是创作诗歌的重要目的,因而,分析景物形象就成为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考生要做好景物形象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景物分析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 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4.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二.掌握常见的意境特点
1.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2.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3.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4. 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雄浑;
5.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常用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条冷寂、静谧幽远、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 孤寂衰败、辽阔旷远、缠绵婉转。
2.关注意象的组合,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列锦”式组合:“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四.规范答题
1.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
2.析特点,明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词,把握景物的自身特点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合成词,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体会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考生要懂得,任何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规律,有的放矢,即可得高分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在中高考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近两年来语文中高考试题中赏析诗歌的题越来越多,也成为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而对于诗歌的形象赏析,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而景物形象是诗歌形象中最常见的形象,在生动具体的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对于中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题的解析方法和技艺归纳如下:
一、景物形象分析类
设题方式:
某景物象征了什么?
诗中所描写的某景象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题方法:
1、直接指出某景物象征了什么。
比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指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之愁。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等
二、画面描述类
设题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歌颂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描述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解题方法:
1、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绘诗歌呈现出的图景或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景物氛围特点,如恬静、悲伤、孤寂、凄清等。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