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们都喜欢外向的人,认为外向的人活泼、聪明、友好、真诚,我们的社会文化也鼓励我们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因此那些不喜说话的内向者通常会受到一些漠视甚至嘲讽。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内向者给人的感觉通常是木讷、呆板、少言寡语、不好相处,因此人们都不喜欢跟内向者交朋友。
但其实很多内向者根本就不是这样。
他们或许并不像外向者一样健谈,但也会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甚至很多时候比外向者朋友更多。
内向并不是胆小
由于很多内向者并不擅长与人交往,以至于在人前的许多言行在其他人看来不太自然。
这种时候有些人就会觉得是他们胆小,认为他们连与人交往都不敢,心里便看扁了对方。
其实,内向者不擅长与人交往,与很多外向者不擅长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是一样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格类型不同,擅长的领域自然便有可能不同。
而且,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总是受到欢迎的人其实有很多并不是外向者。
他们可能只是掌握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所以能够体察人的情绪,移情能力比较好,自然就能交到很多的朋友。
很多人在公共场合“内向”,回到家可能与朋友把酒言欢、豪情万丈,显露出不同的模样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不擅长人际交往,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内向,看到他们手足无措,也并不能说明他们胆小,因为情境的力量不可忽视。
在公众场合,人们往往会因为可能受到别人的评价而畏手畏脚,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因此对于内向者来说就更是如此。
因此,内向其实并非胆小,只是因为内向者一般不擅长人际交往。
他们的心理活动更多指向内部,他们是思考者,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有着比外向者更为深刻、细致的领悟。
内向者更能体察自己的内心
由于内向者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人内部,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
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在外向者看来或许只会惊叹它的美丽与神奇,可在内向者看来,他们可能会陷入沉思,他们希望看透事物的本质,因此在脑海中设想、模拟各种可能的情境。
他们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而这恰恰是科学研究者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光具备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很多时候需要他们去观察、思考生活中一切很平常、普通的东西,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研究灵感。
而很多内向者就具有这种特点。
他们整天都在思考,大脑一刻都不停歇,不论是生活经验,还是人生的终极哲理,他们都倾向于进行深加工,试图找出一般性的能够指导他们的行为的规律。
因此我们说内向者更能体察自己的内心,就像历史上无数的伟人一样,他们专心于自己的思考,最终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果。
内向者往往有着更好的移情能力
外向者经常与粗枝大叶、大大咧咧、神经大条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外向者心理活动指向外部,倾向于从外部世界获取经验,而内向者喜欢体察个体内部。
因此很多内向者形成了察言观色的能力。
内向者之所以内向,其中一个原因便在于专制型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蛮横暴力的教养方式,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卑、退缩等特点,形成了内向型的人格。
又因为他们经常受委屈,并且需要观察父母的脸色来避免父母的责骂,因此久而久之他们便掌握了察言观色的能力。
当与父母的人际关系推广到社会交往之后,他们察言观色的能力逐渐被社会化为了移情的能力,因此很多内向者能够对别人的感情感同身受。
很多温柔、善解人意的人就是如此,当别人开心时,他们由衷地感到开心,当别人伤心时,他们也会潸然泪下,哭着安慰他人。
因此很多内向者能够拥有自己一两个真心朋友,原因便在于此。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因为人格类型并无高低之分,关键在于以怎样的行为表现出来,而内向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