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利化现象与去功利化建议
我们所生存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化了,教育也是如此。所谓功利化,指的是以强烈的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完全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目的,无视过程的愉悦享受,仅求得结果速成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人心的浮躁和鼓动,人们的功利化心态就这样约定俗成。以学校乱收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考证过级热、高分低能、考试舞弊等现象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功利化现象正蓄势而发,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教育事业的根基,吞噬着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成长。特别是在今天,教育功利化就像是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或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它的积弱和连锁破坏效应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教育产业的摧残和人才资源的破坏,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
从以往的教育来看,中国学生的刻苦、勤奋和基础知识的扎实而著称,但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不足也不容回避。一头扎进书海中,以高考为最终极目标,不闻窗外之事,以至流传起一个考上清华的同学不知道马拉多纳,没有听说乔丹之类的希奇事情。在现实中,惟有好的学习成绩才是人才的标准,才是家长炫耀的资本,才是教师眼里的乖小孩。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现实成功人事的经历研究,“第十名现象”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有好成绩,考好学校,这样功利性学习取向始终影响着学生,约束着教育改革。学习的功利更是以培养“听话”、“乖巧”、“顺从”为主要特征。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如果一向“顺从”和“服从”,而缺乏自我独立的人格,无异于培养“奴才”,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相关甚远。学习功利的危害虽不是一时所能估量出的,但是从整体的社会发展而言,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困境。幸而,目前教育的改革开始进入试验之中,但愿这次规范空前的教育改革,能让民主、自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扎根现实,逐渐成为中国主流的教育文化。
读书功利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盲目考证过级,即功利化的“艺术热”现象。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到社会都是以考试定人才。二是鼓吹“读书无用论”。特别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公开向社会叫嚣,用现实的理性挑战知识的困窘。三是片面追求成绩排名。搜狐《教育观察》分析认为,中国学生素以勤奋、刻苦、踏实著称,但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却让人不敢苟同。一头扎进书海中,以高考为最终极目标,不闻窗外之事,以至流传起一个考上清华的同学不知道马拉多纳,没有听说乔丹之类的希奇事情。在现实中,惟有好的学习成绩才是人才的标准,才是家长炫耀的资本,才是教师眼里的乖小孩。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现实成功人事的经历研究,“第十名现象”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有好成绩,考好学校,这样功利性学习取向始终影响着学生,约束着教育改革。
教育功利化和读书功利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社会的功利化思维。厦门大学打破教育体制常规、打破“非博士不纳”的怪圈,破格聘请只有大专学历的谢泳为文学院教授一事,迅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国内舆论的广泛讨论,本来应该以才能和学识为准绳任用教授,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惟才是举为准绳,就因为谢泳先生的“大专”学历,使这件事广惹争议,闹得沸沸扬扬,不能不说是社会“惟学历论”的流弊,这是社会功利化思维的体现。教育和读书功利化是造成社会功利化思维的罪魁祸首,现实社会经过这些林林总总功利化思维的浸淫,就会发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扭曲,社会原有的价值判断体系、是非评判体系和道德伦理体系就会发生偏移,接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失去了准则,最终形成一个失去规范的人类社会,导致人类社会关系和生存环境的恶化。
而正常发展的社会是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发挥,集合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形成整体的发展实力。这样的社会充分尊重知识和教育的强大作用,尊重高学历人才而又不“惟学历论”,更加讲求人们能力(特别是潜能)和素质的发挥,视人才为社会的宝贵资源和强大财富,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不懂得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的人或组织注定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中被淘汰,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知识的闲置时最大的闲置,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当社会惟知识和能力识人用人时,知识的价值才得以凸现,人才的效用才得以发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景象才可以蔚然成风,得到全社会的宣扬和倡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评判体系才是公平合理的,才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和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和读书功利化只是对知识的效用的暂时蒙蔽,功利化对于汲取知识、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都是有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现实面前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在这个方面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应该正确引导教育倾向,转换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氛围营造、教育方法更新和教育水准提升上下功夫,在引进教育人才上下功夫,在破解欠发达地区教育难题上下功夫,使教育去功利化,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1.选材多元化,高考标准化
让偏才、怪才也有发挥空间,从中学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特色班,将文化课和特色课并举。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高考标准化就是全国统一标准,实行无差异化教学,根据招生专业设计考试科目体系。学得全,考得准,做到专统结合。
2.渠道多元化,培养差别化
高考一条指挥棒,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引发课外辅导、择校大战、寻租效应、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条条大道通罗马,把选材的统一化向分散化转变,拓展渠道。按专业需要针对性考核相应的学科知识。比如历史、中文、法律需要很深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嘛?中学学、大学还在学,真是浪费时间。尤其全民学英文是一个极大错误,把宝贵的时间放在未来方向上的学科知识上。
3.师资轮岗制,消除等级差
让所有老师在县市范围内轮岗,提升教学能力,交流教学经验。日本的老师就是3年轮岗,在不同学校流动。消除等级差,让功利化老师失去市场,老师都按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按360网络考核定星级和标准。对离家比较远的老师,不能照顾家庭的给予配偶教育津贴。同时在学校配备教师公寓,保证教师能安心工作。
总之,不拘一格降人才,千篇一律造废材。社会上太多人都觉得应试教育是目前最公平的,但看似公平的机制引发太多的不合理、不科学,本身就是不公平。改革可能出现新问题,不改革只会让问题更严重,甚者阻碍人才培养和发展。让人成为书的主人,千万别让大家成为书的奴隶。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