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谱法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所通用的五线谱。
大约8世纪左右产生了纽姆谱,9世纪得到了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歇息一些简单的极好,用来表示声调的变化。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的大致趋势,却不能起到精确的读谱作用。
10世纪左右,为了更准确地记录音高,僧侣们在纽姆谱的基础上开始用线来表示具体的音高,最初只用一条红色的线,代表F音,后来在上方加入黄色的第二个线,代表C音。
11世纪左右,中世纪最重要的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圭多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线加至四根,成为了四线谱,这位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表明阴的长短的设想,促成了“有量乐谱”,使得纽姆谱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出现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五线谱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八分音符就是由这些音符的形式转换而来的。
15世纪时,出现了白音符,使得音符种类增加了。16世纪左右,记谱法增加了划分小节的方式,符头也变成了圆形。17世纪时,四线谱又被改进为五线谱,经过300年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五线谱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用的音乐记谱法。
(欢迎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