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古诗,为什么要读古诗文600字

中华文明悠悠几千年,积淀下了无数的精神宝藏,从《诗经》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唱,到唐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从宋词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慧,到元曲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直击心灵,在我们的文化里,从来不乏诗和远方的浪漫。

曾经,高中生武亦姝从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在“飞花令”环节,她的表现沉稳淡定,将“腹有诗书气自华”诠释得淋漓尽致。

熟读诗歌的孩子为什么看起来就与众不同?我们为什么提倡孩子多读古诗词?从小多读诗,背诗,诵诗,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1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惑自释

《中国诗词大会》有一句“人生自有诗意”的开场词。这句话从董卿口中说出来,特别有感染力。

作为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总是能对各种诗词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从吟诵诗词中透露出来的文雅气质,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董卿能在舞台上如此淡定从容的应对,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源于从小的诗文修养和多年的文化储备。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能改变社会风气,诗更能正人性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读千首,其境自有。孩子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诗歌的熏陶,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还能获得认识美,享受美,感悟美之能力,进而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让孩子们从小就多读古诗词原因之一。

从小受古诗词熏陶的孩子,腹有诗书,秀于外,慧于中,绣口锦心,如玉如英。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也更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高兴时,他们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非“,我真的太开心了!”,看见落日余晖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非“啊!夕阳真的太美了!”,登山之际想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非“这山好高啊,腿都累抽了!”用古诗词喂大的孩子,早早地赢在了格局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犹如一棵大树,大量的积累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丰厚的底蕴,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先生曾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读诗的过程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也是对美的感知。大量反复诵读诗歌,时间一长,渐渐即可领会出其中的韵味、声律、意境,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溢彩流光,熠熠生辉,滋养着现代人的精神。《诗》能入经,即说明诗歌是中华文明之大美,大智慧所在。学生阶段,正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在这年龄段让他们大量背诵经典,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让传统文化精髓在吟诵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天下第一好事,是多读书

读书的最好入门是诗词歌赋,因为诗词歌赋是有韵律、有妙境的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象起来又意味悠长,深入其中,忘我其中,丝毫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爱上读诗,进而爱上读书,并在学习其他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一以贯之,进而触类旁通,一明百明。

相信很多家长都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雷海为印象很深刻。雷海为是一位“外卖小哥”,原本日晒风吹的职业,他却没有放弃对诗词的热爱,在奔波忙碌之余,每天都坚持读古诗词,终于站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总冠军。董卿对他的评价是:那些躲在书店角落里背诵的诗词,在这一刻,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

除了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每一季的冠军也都让我们看到了诗词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诗词带给他们的变化,也是因为读古诗词,才让他们站在舞台上,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无论他们是高中生、博士生,还是送外卖的“小哥”,诗词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诗词对孩子的教育和滋养,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从小饱读诗书的孩子,将来会有不一样的气质,会更富有想象力,更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一颗“诗心”还会让孩子们更有勇气和力量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这些,都是让孩子从小读古诗词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古诗?一个简单粗浅的解答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当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物质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他如果不甘心做个只满足吃喝玩乐的低层次人,就会很自然的想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听音乐、看电影、看书读诗等等精神文化活动,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诗历来都是文化之首,而古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自《诗经》《离骚》以来,经千百年无数文人雅士的精心创作,中国古诗已经成为典雅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国文化皇冠上的明珠。

古诗是用最简洁最美妙的文字来表达情感,强调高度的形式美,讲求对仗、用典等,推敲琢磨,遣词造句中力图营造言有限而意无穷的境界,并求得音韵上的特殊美感。古诗经常“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等,诗人通过富有个人特色的描述,勾画出几个独特的意象,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诱发或开拓人们美的想象。如王维的诗常被称为“诗中有画”,他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幽清明净;如孟浩然的诗“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暗示了沉郁孤愁;如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

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自诩为文化人,很难不读古诗。因为古诗踊跃着中国文化的脉动,依旧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hiyu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