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哪天,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

据有关资料,中国情人节有三个,它们是“元宵节”、“上巳节”和“七夕节”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元月,“宵”为夜,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的月圆之夜,这也是“元宵节”名字的由来。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图1

“元宵节”是以热烈喜庆的赏花灯为习俗。那么,为什么说它又是“情人节”呢?

“元宵节”与爱情有着很多美好的元素。有诗歌:北宋欧阳修“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人,泪满春衫袖”(《生查子·元夕》)之句,以抒发对情人思念的苦衷;南宋辛弃疾“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之句,描绘了元宵夜男女爱恋的情境。有传统戏曲:《陈三五娘》戏曲中,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一见钟情,后来又拍成戏曲片在全国各地上映;《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之夜订情;有故事:《破镜重圆》中,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形成“元宵节”情爱故事的元素。

“元宵节”爱情故事元素的来源,与当时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封锁有关。封建社会的妇女,平时是不能随便出去逛街的,尤其是夜晚。但是,每年的元宵节夜晚可以上街,妇女可以到大街上赏花灯,参加猜灯谜等活动。就这么一次机会,被妇女们抓住,制作了许多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元宵节活动,就是吃元宵、观灯、猜灯谜等,很少有人知道还有“情人节”的含义。这可能与汉语对“情人”这个词汇有贬义的成份有关,这个“情人”有情妇、情夫、男女暧昧、乱搞男女关系的意思,不宜宣传,很可能是因此而销声匿迹的。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图2

“上巳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日,是纪念黄帝的日子。后来,三月三日这天,又增加了少女成人礼的内容,并举行少女成人礼仪式,所以,人们把三月三日这天叫了“女儿节”、“桃花节”了。女人们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游玩,“上巳春嬉”。她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踏歌载舞,驱邪除崇。

李白的一首诗《忆秦娥·箫声咽》,使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诗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之句,“年年柳色”,指的就是农历三月三日的情人节。人们透过这首诗,看到了当时情人节的浪漫情景:情人爱恋,漫步灞上,折柳相赠,水啸相伴,男女欢爱。“垂柳无端馈赠别”,以柳为情,情在柳上,“年年柳色”,涌现了许多男女相爱的情诗、情歌、戏曲和故事。

宋代之后,理学盛行,礼教趋向管理森严的地步,“上巳节”风俗必然会渐渐衰微,“情人节”也随之声销迹灭了,令人十分遗憾。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图3

“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七夕节”是女人的节日。“七夕节”源自对星宿(婺女星)崇拜。后来,人们把织女星衍化成了神话中的女神,又编译出“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相亲相爱,每年三月三日只能见一次面。这个故事太令人悲伤了。场景浪漫,不是青年男女所追求的。用“七夕节”代替“情人节”,只是个浪漫的情景,心理上不怎么好受。相爱的一对人渴望天天见面,以后生活在一起,不希望每年见一次面,把“七夕节”实情叫“情人节”感觉不妥,心理上难以接受,有牵强附会之嫌。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图4

综上所述,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应该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三月三”已经变质了,基本变成踏青的日子了。“七夕节”是一个浪漫爱情悲剧的传说故事,由于是悲剧,再怎么浪漫,也没人喜欢把“七夕节”当作“情人节”了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根本就沒有"情人节”之说。即使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按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相会,也叫“鹊桥会"!后来,中国民众仿效西方,自发组织过起了"情人节"!至二十一世纪,在中国的民间组织的"情人节”,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形成。据势已成气候和既定事实。对此,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国家就有了三个"情人节"!公历2月14日法定的"情人节"!农历的七月初七全国普遍性的"情人节"!还有一个公历的11月哪一天,〈是6号,还是28号?记得不太淸!在某一个文章中看到。)某些地区也有"情人节"!只是这个不是普遍性!只有公历的2月14日和农历的七月初七,这两个"情人节",是公认的![大笑][大笑][大笑][灵光一闪]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青檬情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hiyu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